您的位置:首页 > 会计实务 > 正文

财务中常有提到的"挂账"具体操作是什么?

2020-12-28 11:35     来源:中国会计网     

财务中常有提到的


       财务中常有提到的"挂账"具体操作是什么?

"挂账"一词并不是会计学中的术语,原因在于其的不规范性,但由于历史原因,为会计人员习惯性的使用.

挂账

1.确认某会计要素、会计科目的意思.比如,"挂应付账款",这里就是指确认为应付账款的意思,也就是,增加了应付账款.又如,"挂管理费用",指确认为管理费用,即将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中,从而增加了管理费用.

2.应确认而不确认的意思,含有违规不处理的意思.比如,"亏损挂账",这是一种明显地违反会计制度的做法,它造成的后果在于隐瞒了企业的亏损情况,歪曲了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导致财务报表局部或整体的不可信,从而影响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风险

挂账需要注意涉税风险

预收账款是买卖双方协议商定,由购货方预先支付一部分贷款给供应方而发生的一项负债.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预收账款的核算应视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预收账款比较多的,可以设置"预收账款"科目;预收账款不多的,也可以不设置"预收账款"科目,直接记入"应收账款"科目的贷方.单独设置"预收账款"科目核算的,"预收账款"科目的贷方,反映预收的货款和补付的货款;借方反映应收的货款和退回多收的货款;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结清的预收款项借方余额反映应收的款项.

分类

预收账款挂账长期或者大额挂账的现象主要分两类:

1、非主观故意行为.部分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按合同规定收到预收账款、发出货物后未将全部货款结转销售收入,未能及时足额纳税;以上偏差并非企业故意偷逃税款,主要是会计人员对税法的学习和理解不够,或误将预收账款结算方式当作分期收款结算方式进行账务处理,或认为没有收到全部货款及开具发票就可以不记收入而未结转销售收入.会计人员在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时间上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会计人员过多的从会计制度角度,考虑谨慎性原则,强调所有权的实际性转移,而忽视税法规定的形式要件实现就应纳入收入,缴纳税款,混淆"预收账款"、"分期收款"等结算方式,将本应属于收款在前,发货在后的预收账款误按分期收款进行账务处理.

2、存在主观故意行为.纳税人资产负债表"预收账款"某一时间贷方余额为较大.该企业经营产品属于非紧俏商品,基本上是买方市场,购货单位先付款后提货的可能性较小,故检查重点放到"预收账款(暂收款)"账户.此账户反映某一时间段贷方发生额比较频繁,故通过抽取调阅发生额较大的凭证详细检查.经查阅其业务日报表和销售部门的发货记录,发现付款单位已将货提走,但发票未开,从而确定为属于销售货物的行为,只是部分余款未结.经过逐项核实,发现该企业将销售货款挂"预收账款",未转入"商品销售收入",少报销售额,不缴或者少缴纳税款.

另外,部分纳税人滥用收入确认要件,故意推延纳税时间.如有的企业利用甲方因整体交付和付款计划安排而不及时索票,滥用收入确认要件,以未验收而不满足合同确认的所有权转移,推延纳税时间.如电力行业,甲方付款有一定的付款时间规定.根据行业惯例,要5年后才付款,设备供应商也按照5年确认收入,而电站投入商业化运作一般只需要3年时间.这样会面临涉税风险,应当从实质上把握预收账款确认收入.

应税收入长期挂"预收账款",在税务机关的检查中是经常遇到的.对此税务部门加强监督检查,注重审核账簿与查看实物相结合,掌握货物发出的具体情况.

微信公众号

萨恩课堂

咨询电话:400-888-3585

在线客服:点击咨询

©2001-2023 中国会计网(C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支持:北京萨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实名网站认证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473号 京ICP备120139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