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探索

2019-04-18 11:21     来源:中国会计网     
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结合供电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在我国当前经济环境中,最适合供电企业基建的财务管理体系应为“预测——控制——分析”体系。该体系是一种先进、全面、系统的管理体系,把项目周期划分为“投资前期、项目建设期和项目运行后评价”三个阶段。  一、预测阶段  预测阶段主要指投资前期,即从投资意向形成到项目制定投资计划这一时期,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的论证和决策,是项目管理的关键时期。预测阶段包括四个步骤:  (一)对项目初选后认为可行的工程项目,编写项目建议书编制项目建议书的目的是提出拟建项目的轮廓设想,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说明技术上、市场上、工程上和经济上的可能性,向政府推荐项目,供政府选择。项目建议书经规定程序批准后,称为“立项”,项目即可纳入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计划,列入前期工作计划的项目可开展可行性研究。  (二)进行可行性研究,做好项目财务评价和投资条件评价可行性研究是投资项目建设前期研究工作的关键环节,是投资项目决策的依据,不仅可以作为项目设计的依据,向银行贷款的依据,而且可以作为办理开工手续、项目实施、项目评估的依据。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在可行性研究中,最重要的是财务评价。财务评价可采用动态投资评价方法结合静态投资评价方法的方式。可行性研究中另一个重要的步骤是投资条件评价。投资条件评价是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内外条件能否满足项目建设和生产的需要及其利弊得失作出评价,以判断项目生存的可能性和可靠程度。项目的投资条件内涵广泛而繁杂,既包括项目本身的内部条件,又包括与之配套协作的外部条件;既包括可以控制的静态的稳定条件,又包括难以掌握的动态的不确定条件。投资条件评价重点放在对外部的、动态的不确定条件的评价上。  (三)选择合适的设计部门,编制工程概预算文件工程设计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在初步设计阶段需由设计单位编制工程设计概算。设计概算一定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及其相应的施工方法进行编制,而且编制出的设计概算不允许突破投资估算允许幅度范围。施工图设计应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进一步对所审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技术决定加以具体和深化,最终确定各项工程数量,提出文字说明和适应施工需要的图表资料,以及施工组织设计,并且编制相应的施工图预算。  (四)上级部门批准后下达投资计划和年度投资计划设计文件按规定程序批准后,应按照经批准的项目初步设计和总概算,下达项目投资计划。根据总概算和工期合理地安排分年度投资,编制年度投资计划和用款计划。  二、控制阶段  控制阶段主要指投资建设期,即从筹集建设资金开始到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这一时期。控制阶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筹集项目资金,优化资本结构供电企业生产涉及国家安全,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建设资金的取得不可能通过资本市场取得公众资金。因此,在保证了项目资本金的来源之后,其余投资额主要依靠长期负债融资取得。长期借款是供电企业筹集建设资金的一个主要渠道。供电企业经济效益良好,信用等级高,因此在选择银行方面具有很大的主动性,供电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取得经济合理的银行贷款。  企业在筹集项目资金时,应考虑筹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保证最佳的资本结构。在进行筹资决策时,应利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选择资本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降低财务风险,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资本结构最优。  (二)规范招授标活动和合同管理基建项目有了资金保证之后,工程项目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开始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是程序性很强的经济活动,招投标活动当事人应当按照法律程序开展活动。招投标活动结束后,应签订工程项目合同。供电企业在签订工程项目合同的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保证合同主体的资格合法;应当具备合同的一般条款,明确各条款内容,杜绝含糊不清;合同的形式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必须签订违约责任及解决争议的方法。规范招投标活动,保证合同的有效性,是基建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  (三)做好建设期项目成本控制工程项目实施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为实现基建目标,参与项目建设的有关各方必须在系统控制理论指导下,围绕工程建设的工期、质量和成本,对项目的实施状态进行周密、全面的监控,把投资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投资限额之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保证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成本控制主要包括施工费的控制、材料费的控制和其他费用的控制。  (四)控制施工方案变动引起的工程成本变动工程项目中标后,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自然地理条件、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工期安排的实际情况,比较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标书编制时的不同,或与定额中施工方法的不同,对可能出现的由于施工方案变动而引起的各项费用充分预测,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费用开支。  (五)及时办理固定资产估价入账手续供电企业在工程验收之后,财务部门应根据项目管理部门提供的工程验收和工程移交的书面证明,作为可使用状态的时间点,来估价转增固定资产,以正确及时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及时提取折旧,准确核算企业的经济效益。然后财务部门要在各项目有关部门的配合下进行工程竣工决算的编制,待竣工决算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据以调整固定资产价值和折旧数额。  三、分析阶段  工程项目竣工、移交资产之后,基建财务管理体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分析阶段。分析阶段也叫项目后评价阶段。  (一)项目后评价的范围项目后评价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目标的后评价。在项目后评价中,项目目标和目的的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对照项目可研和评估中关于项目目标的论述,找出变化,分析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成败的原因,同时还应讨论项目目标的确定是否正确合理,是否符合发展的要求。项目目标和目的后评价通过变化原因及合理性分析,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项目决策、管理、建设实施信息反馈,以便适时调整政策、修改计划,为续建和新建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可根据分析,为宏观发展方针、产业政策、价格政策、投资和金融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2)项目决策阶段的后评价。对项目决策的后评价包括项目决策程序、决策内容和决策方法分析三部分内容。项目决策程序分析主要分析项目立项决策的依据和程序是否正确,是否存在先决策后立项、再评估,违背项目建设客观规律,执行错误的决策程序等。项目决策内容评价分析应对照项目决策批复的意见和要求,根据项目实际完成或进展的情况,从投资决策者的角度,分析投入产出关系,评价决策的内容是否正确,能否实现。项目决策方法分析包括决策方法是否科学、客观,有无主观臆断,是否实事求是。  (3)项目准备阶段的后评价。对项目准备的后评价,包括项目勘察设计、投资融资、采购招投标、开工准备等方面的后评价。项目勘察设计的后评价要对勘察设计的质量、技术水平和服务进行分析评价。投资融资项目后评价主要应分析评价项目的投资结构、融资模式、资金选择、项目担保和风险管理等内容,评价的重点是根据项目准备阶段所确定的投融资方案,对照实际实现的融资方案,找出差别和问题,分析利弊。同时还要分析实际融资方案对项目原定的目标和效益指标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融资成本的变化,评价融资与项目的债务的关系和今后的影响。在可能的条件下,后评价还应分析是否项目可以采取更加合理经济的投融资方案。此外,项目贷款谈判也是后评价应该关注的方面。对采购招投标工作的后评价,应该包括招投标公开性、公平性和公正性的评价,后评价应对采购招投标的资格、程序、法规、规范等事项进行评价,同时要分析该项目的采购招投标是否有更加经济合理的方法。对项目开工准备的后评价是项目后评价工作的一部分,特别是项目建设内容、厂址、引进技术方案、融资条件等重大变化可能在此时发生,应注意这些变化及其可能对项目目标、效益、风险的影响。  (4)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后评价。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后评价包括:项目的合同执行情况分析,工程实施及管理,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分析与评价等。项目实施阶段的后评价应注意两方面的对比,一方面要与开工前的工程计划比,另一方面还应把该阶段的实施情况可能产生的结果和影响与项目决策时所预期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偏离度,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原因,提出对策,总结经验教训。应注意的是,由于对比的时点不同,对比数据的可比性需要统一,这也是项目后评价中各个阶段分析时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  (二)项目后评价的内容项目后评价的内容主要有:第一,项目的技术经济后评价。项目的技术后评价主要是对工艺技术流程、技术装备选择的可靠性、适用性、配套性、先进性、经济合理性的再分析。项目的财务后评价与前评估中的财务分析在内容上基本是相同的,但评价中采用的数据不能简单地使用实际数,应将实际数中包含的物价指数扣除,并使之与前评估中的各项评价指标在评价时点和计算效益的范围上都可比。项目的经济后评价内容主要是计算经济内部收益率和经济净现值等指标,分析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所在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提高当地人口就业的影响和推动本地区、本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等。经济评价结果同样要与前评估指标对比。第二,项目的环境影响后评价。项目的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指对照项目前评估时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重新审查项目环境影响的实际结果,提出一份单独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般包括5部分内容:项目的污染控制、区域的环境质量、自然资源的利用、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环境管理能力。第三,项目社会评价。社会评价包括社会效益与影响评价和项目与社会两相适应的分析。社会效益与影响是以各项社会政策为基础、针对国家与地方各项社会发展目标而进行的分析评价。项目与社会相互适应性分析包括项目是否适应国家、地区(省、市)发展;项目的文化与技术的可接受性;项目存在社会风险的程度;受损群众的补偿问题;项目的参与水平;项目承担机构能力的适应性;项目的持续性。  (三)项目后评价的工作程序项目后评价的工作程序为:接受后评价任务、签定工作合同或评价协议;成立后评价小组、制定评价计划;设计调查方案、聘请有关专家;阅读文件、收集资料;开展调查、了解情况;分析资料、形成报告;提交后评价报告、反馈信息。  四、该体系的优点分析  通过预测、控制、分析阶段,使项目建设程序完成了从事前、事中到事后三个阶段。剖析“预测——控制——分析”新体系,主要有以下三个优点。  (一)在项目前期采用科学的预测方法,使投资决策更准确“预测——控制——分析”新体系在项目前期采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等科学的预测方法,引入现金流量的概念,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该体系将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结合起来,互为补充,不但对某一具体时间和地点、具体投资情况进行静态分析,还要引入时间变数,从发展、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以研究投资客体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加强具有预见性的指导,从而使投资方做出更科学合理、准确的投资决策。  (二)项目管理部门由被动执行转变为主动控制在现行基建财务管理体系中,工程建设期处于执行阶段,项目管理部门在实施中处于被动执行的地位,缺乏主观能动性。将“执行阶段”改为“控制阶段”,从根本上改变了项目管理人员的立足点,使其站在主人翁的角度,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充分考虑一切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按照先进的管理方法进行基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建设目标。  (三)建立项目后评价体系,为投资决策提供服务现行基建财务管理体系只包括“计划——执行”两个阶段,只考虑投资前期和工程建设期的工作内容,而事实上,生产运行期的分析评价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项目在运行一段时间以后,通过各项指标的分析才能看出投资目标是否实现,是否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不重视事后分析,不找差距查原因,难以找到优缺点,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应加强事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真实的数据资料,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率。

微信公众号

萨恩课堂

咨询电话:400-888-3585

在线客服:点击咨询

©2001-2023 中国会计网(C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支持:北京萨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实名网站认证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473号 京ICP备12013966号